太湖石,又名窟窿石、假山石,是一种典型的供石之一。它是由石灰岩在长时间受到侵蚀后慢慢形成的,如长期受到波浪的冲击、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,一些质地松软的部分就会被风化,而质地较为坚硬的部分就保存了下来,之后再经过风吹雨晒等自然的精雕细琢,形成了奇特圆润的形态。太湖石分为水石和干石两种。水石是在河湖中经过水的冲刷而缓慢形成的,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侵蚀下形成的。其色泽以灰色为主,少有白色、黑色,黄色的更为稀少。太湖石的姿态万千,质地通透,通灵剔透的太湖石,最能体现“皱、漏、瘦、透”之美。
太湖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元素,因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,被誉为“江南石韵”的代表。在中国传统园林中,太湖石常被用于构建各种假山、流水、池塘等景观。例如,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一般都是采用太湖石,这种从太湖流域中被水流冲击成千奇百怪的顽石,在苏州园林被广泛运用,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两者的气质相吻合。太湖石所具备的透漏空灵也是苏式园林所流露出的空灵、玲珑有致。